【e-MARKET】替企業保張永續經營保單 - 電子商務

By Elvira
at 2001-10-08T21:28
at 2001-10-08T21:28
Table of Contents
替企業保張永續經營保單
文/曹以斌
九月十一日上午,恐怖分子連續以兩架民航機撞入了世貿雙子星大樓,曼哈
頓金融中心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紐約股市交易所因此陷入停擺,包括摩根士
丹利、德意志摩根健利、美林、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JP Morgan 等國際銀
行的紐約總部,不是成為殘墟、就是陷入癱瘓,許多優秀的金融人員葬身瓦
礫,但是這些關係全球金融交易命脈的企業們卻未因此而停擺。
就以攻擊事件發生後的一小時之後,這幾家國際銀行在倫敦、法蘭克福、巴
黎,甚至遠在亞洲香港、新加坡與東京的分行,就已經快速而冷靜第操作數
百萬件的交易案,一點都沒有受到總部被摧毀的影響。
「如果紐約世貿雙子星被恐怖分子攻擊的案子發生在台灣,恐怕在那棟大樓
裡的企業大概沒有一家能夠繼續經營下去了」,accenture 台灣區副總裁林
志榮說。原因是,台灣公司的老闆們都沒有防災、備援的心態,都一定要等
到災難降臨之後,才後悔沒事先做好準備。
在五月份東科大火中,對於防災備份有深刻體驗的建碁總經理蔡溫喜就說,
在大火發生的當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公司電腦中,那些已經設計好
的那些電路圖一定要趕快搶救出來。
‧ 東科大火讓多家企業關門
還好在大火尚未讓大樓網路斷訊之前,建碁就已經透過遠端網路,把公司電
腦中重要的資料檔案,趕緊下載到遠在桃園龍潭的伺服器中,才能讓公司推
出新產品的進度照舊,業務絲毫未受火災的影響。但同樣遭逢大火,卻也有
不少跟建碁一樣都在同一棟大樓的企業,卻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歇業關門。
「現代企業的經營,公司內部各項資訊的重要性,已經超越土地、設備等有
形資產」,EMC大中國區總裁韓啟智(James Hanley)說。
‧ 台灣欠缺資訊保險觀念
就以這次九一一事件為例,不管是摩根士丹利、美林,還是 JP Morgan,在
總部遭受嚴重破壞後,全球業務並未停頓,正是因為做好了萬全的資料備援
,透過四通八達的網路把各項金融資料,快速復原,公司負責人透過網路在
遠端掌控全局,讓企業的經營並未受到危機而停擺。「正因為這些企業懂得
運用專業的委外資源,把企業重要的資訊分散,建立完整的儲存、備援機制
來降低風險,才能讓公司經營不至受到重創」,林志榮說。
反觀台灣,在這次納莉風災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企業主,正在苦惱著那些被
泡在水中,公司營運存亡的關鍵資料該如何救回來。「台灣公司的老闆們,
對於業務永續經營的觀念還是很薄弱」,從九二一地震、象神水災、九一一
事件到納莉水災,一直觀察國內企業主對於資料備援重視程度的總理電子服
務公司副總經理高偉鑫說。
二十一世紀走入知識經濟的年代,無形的資訊已經比起有形的資產更來的重
要,但許多亞太區的企業卻還沒建立這種觀念。在歐美國家,企業對於保護
公司內的資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亞洲地區,企業對於資料儲存的
概念,只當作是一件把資料收起來的動作,根本沒有當一回事,以致於當企
業碰上天災人禍,亟須這些資料救命時,才知道後悔。「亞洲的企業主,大
部分沒有資訊保險的觀念」在亞太區作儲存設備生意十多年的美商存儲技術
(Storage Tek)北亞區總裁羅柏安(Brian Knott)說。
正因為一連串的災難,許多國內的大企業也開始有了資料備份的概念,但是
目前除了天災之外,還有許多透過網路開放而來的電腦病毒、駭客入侵以及
敵手資訊戰等人禍問題,傳統的資訊儲存、備份措施,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
業的需求,擁有「異地備援」與「災後重建」能力,變成為企業必須思考的
重要課題。
不過,想要建立這樣的能力,老闆的口袋就要因此而大失血,一位系統整合
商便指出,任何一個企業想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即時」異地備援系統,至少
得耗費新台幣一、兩千萬的基礎建制費用,再加上每個月數十萬甚至百萬元
的網路傳輸費用,讓很多曾經詢問過的公司老闆都打了退堂鼓。
‧ 應善用資訊委外機制
「企業想要避免風險,懂得善用委外(Outsourcing) 機制就很重要」,林
志榮建議說。他舉在國外的案例說,像美國的銀行、電信業,幾乎都已經把
這些重要的資料,委由專業的資訊服務商來負責儲存、備份,而把自己放在
核心的投資、與服務客戶事業上。而這些專業提供服務的廠商,則可以專心
地幫客戶做好資料保全的工作。這樣的做法,不但能讓享受到更安全的資料
保全,同時也能降低企業投資的風險。
像這次世貿大樓內的辦公室全毀,這些善用委外資訊服務的國際銀行,都是
在像IBM、EDS等金融資訊服務商即時的備援系統啟動下,讓金融資料庫快速
復原,讓遠地的伺服主機毫髮無傷地把交易數據傳給全球各地的分行,繼續
進行全球的交易。
不過,採用委外專業服務在歐美已成為企業的標準,但在台灣則還是受到中
國人傳統「有土斯有財」、「凡事最好自己來」的陳舊觀念影響,就以過去
兩年內,國內許多軟體廠商藉著達康( .com)風潮推動應用軟體服務(ASP
),以及目前許多電信、網路服務業者推出的網路資料中心(IDC) 服務來
說,他們在國內辛苦推動的成果,都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雖然,這些資訊委外服務在台灣推動的情況都不太樂觀,但業者卻並未對市
場灰心,仍然不斷地想辦法刺激企業主對委外機制的重視。如康柏與總理電
子就於日前成立了一座災難復原展示中心,並推出一套讓公司業務永續經營
的資料儲存服務方案,透過「儲存公用」(Storage Utility) 的模式,透
過眾多企業加入後的成本分攤,降低進入資料保全的門檻,以提高企業資訊
安全,進一步降低天災人禍對企業資訊的衝擊。
天災、人禍可以造成無辜生命的傷亡,以及文明社會的心理恐慌,但是在數
位科技的支援下,所創造出的「虛擬」企業體系,不僅是無影無形,而且無
所不在。看著這麼多次的實體災難發生,台灣的企業老闆們,除了消極地買
個資訊保險之外,似乎也該想想如何讓企業資料,能夠固若金湯地藏在各地
的伺服主機之中。
--
台大數位產業研究社
NTU eBusiness Club
研究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生物科技
社版:Ptt(140.112.220.130)之e-Business板
http://club.ntu.edu.tw/~ebclub/
email:[email protected]
--
文/曹以斌
九月十一日上午,恐怖分子連續以兩架民航機撞入了世貿雙子星大樓,曼哈
頓金融中心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紐約股市交易所因此陷入停擺,包括摩根士
丹利、德意志摩根健利、美林、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JP Morgan 等國際銀
行的紐約總部,不是成為殘墟、就是陷入癱瘓,許多優秀的金融人員葬身瓦
礫,但是這些關係全球金融交易命脈的企業們卻未因此而停擺。
就以攻擊事件發生後的一小時之後,這幾家國際銀行在倫敦、法蘭克福、巴
黎,甚至遠在亞洲香港、新加坡與東京的分行,就已經快速而冷靜第操作數
百萬件的交易案,一點都沒有受到總部被摧毀的影響。
「如果紐約世貿雙子星被恐怖分子攻擊的案子發生在台灣,恐怕在那棟大樓
裡的企業大概沒有一家能夠繼續經營下去了」,accenture 台灣區副總裁林
志榮說。原因是,台灣公司的老闆們都沒有防災、備援的心態,都一定要等
到災難降臨之後,才後悔沒事先做好準備。
在五月份東科大火中,對於防災備份有深刻體驗的建碁總經理蔡溫喜就說,
在大火發生的當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公司電腦中,那些已經設計好
的那些電路圖一定要趕快搶救出來。
‧ 東科大火讓多家企業關門
還好在大火尚未讓大樓網路斷訊之前,建碁就已經透過遠端網路,把公司電
腦中重要的資料檔案,趕緊下載到遠在桃園龍潭的伺服器中,才能讓公司推
出新產品的進度照舊,業務絲毫未受火災的影響。但同樣遭逢大火,卻也有
不少跟建碁一樣都在同一棟大樓的企業,卻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歇業關門。
「現代企業的經營,公司內部各項資訊的重要性,已經超越土地、設備等有
形資產」,EMC大中國區總裁韓啟智(James Hanley)說。
‧ 台灣欠缺資訊保險觀念
就以這次九一一事件為例,不管是摩根士丹利、美林,還是 JP Morgan,在
總部遭受嚴重破壞後,全球業務並未停頓,正是因為做好了萬全的資料備援
,透過四通八達的網路把各項金融資料,快速復原,公司負責人透過網路在
遠端掌控全局,讓企業的經營並未受到危機而停擺。「正因為這些企業懂得
運用專業的委外資源,把企業重要的資訊分散,建立完整的儲存、備援機制
來降低風險,才能讓公司經營不至受到重創」,林志榮說。
反觀台灣,在這次納莉風災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企業主,正在苦惱著那些被
泡在水中,公司營運存亡的關鍵資料該如何救回來。「台灣公司的老闆們,
對於業務永續經營的觀念還是很薄弱」,從九二一地震、象神水災、九一一
事件到納莉水災,一直觀察國內企業主對於資料備援重視程度的總理電子服
務公司副總經理高偉鑫說。
二十一世紀走入知識經濟的年代,無形的資訊已經比起有形的資產更來的重
要,但許多亞太區的企業卻還沒建立這種觀念。在歐美國家,企業對於保護
公司內的資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亞洲地區,企業對於資料儲存的
概念,只當作是一件把資料收起來的動作,根本沒有當一回事,以致於當企
業碰上天災人禍,亟須這些資料救命時,才知道後悔。「亞洲的企業主,大
部分沒有資訊保險的觀念」在亞太區作儲存設備生意十多年的美商存儲技術
(Storage Tek)北亞區總裁羅柏安(Brian Knott)說。
正因為一連串的災難,許多國內的大企業也開始有了資料備份的概念,但是
目前除了天災之外,還有許多透過網路開放而來的電腦病毒、駭客入侵以及
敵手資訊戰等人禍問題,傳統的資訊儲存、備份措施,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
業的需求,擁有「異地備援」與「災後重建」能力,變成為企業必須思考的
重要課題。
不過,想要建立這樣的能力,老闆的口袋就要因此而大失血,一位系統整合
商便指出,任何一個企業想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即時」異地備援系統,至少
得耗費新台幣一、兩千萬的基礎建制費用,再加上每個月數十萬甚至百萬元
的網路傳輸費用,讓很多曾經詢問過的公司老闆都打了退堂鼓。
‧ 應善用資訊委外機制
「企業想要避免風險,懂得善用委外(Outsourcing) 機制就很重要」,林
志榮建議說。他舉在國外的案例說,像美國的銀行、電信業,幾乎都已經把
這些重要的資料,委由專業的資訊服務商來負責儲存、備份,而把自己放在
核心的投資、與服務客戶事業上。而這些專業提供服務的廠商,則可以專心
地幫客戶做好資料保全的工作。這樣的做法,不但能讓享受到更安全的資料
保全,同時也能降低企業投資的風險。
像這次世貿大樓內的辦公室全毀,這些善用委外資訊服務的國際銀行,都是
在像IBM、EDS等金融資訊服務商即時的備援系統啟動下,讓金融資料庫快速
復原,讓遠地的伺服主機毫髮無傷地把交易數據傳給全球各地的分行,繼續
進行全球的交易。
不過,採用委外專業服務在歐美已成為企業的標準,但在台灣則還是受到中
國人傳統「有土斯有財」、「凡事最好自己來」的陳舊觀念影響,就以過去
兩年內,國內許多軟體廠商藉著達康( .com)風潮推動應用軟體服務(ASP
),以及目前許多電信、網路服務業者推出的網路資料中心(IDC) 服務來
說,他們在國內辛苦推動的成果,都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雖然,這些資訊委外服務在台灣推動的情況都不太樂觀,但業者卻並未對市
場灰心,仍然不斷地想辦法刺激企業主對委外機制的重視。如康柏與總理電
子就於日前成立了一座災難復原展示中心,並推出一套讓公司業務永續經營
的資料儲存服務方案,透過「儲存公用」(Storage Utility) 的模式,透
過眾多企業加入後的成本分攤,降低進入資料保全的門檻,以提高企業資訊
安全,進一步降低天災人禍對企業資訊的衝擊。
天災、人禍可以造成無辜生命的傷亡,以及文明社會的心理恐慌,但是在數
位科技的支援下,所創造出的「虛擬」企業體系,不僅是無影無形,而且無
所不在。看著這麼多次的實體災難發生,台灣的企業老闆們,除了消極地買
個資訊保險之外,似乎也該想想如何讓企業資料,能夠固若金湯地藏在各地
的伺服主機之中。
--
台大數位產業研究社
NTU eBusiness Club
研究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生物科技
社版:Ptt(140.112.220.130)之e-Business板
http://club.ntu.edu.tw/~ebclub/
email:[email protected]
--
Tags:
電子商務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sorry

By James
at 2001-10-07T20:14
at 2001-10-07T20:14
Re: 來個自介唄!!

By Regina
at 2001-10-07T10:01
at 2001-10-07T10:01
我也是新的

By Olivia
at 2001-10-03T12:53
at 2001-10-03T12:53
幹細胞stem cells

By Elma
at 2001-10-03T08:36
at 2001-10-03T08:36
Re: 我要參加

By George
at 2001-10-01T00:44
at 2001-10-01T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