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以幫我轉品-頂真-借代-排比-映襯-誇飾-設問-激問-疑問-互文-層遞-譬喻-錯綜舉例白話文跟文言文 的句子嗎? - 事業
By Suhail Hany
at 2017-06-25T12:01
at 2017-06-25T12:01
Table of Contents
1.轉品-
2.頂真-
3.借代-
4.排比-
5.映襯-
6.誇飾-
7.設問-
8.激問-
9.疑問-
10.互文-
11.層遞-
12.譬喻-
13.錯綜-
高職畢業了4年國文有教過的差不多忘光了 明年想考普通大學 學測
麻煩幫我以上那些舉個例句之類的XD
麻煩大家了
2.頂真-
3.借代-
4.排比-
5.映襯-
6.誇飾-
7.設問-
8.激問-
9.疑問-
10.互文-
11.層遞-
12.譬喻-
13.錯綜-
高職畢業了4年國文有教過的差不多忘光了 明年想考普通大學 學測
麻煩幫我以上那些舉個例句之類的XD
麻煩大家了
Tags:
事業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17-06-26T14:15
at 2017-06-26T14:15
1.轉品-詞性的轉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燭之武退秦師)
→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義田記)
2.借代-行文中言及某事物,不用其本名,而另找與此事物有關之名稱來代替
→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之上。(文心雕龍情采)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正氣歌)
→沙鷗翔集,錦「麟」游泳。(岳陽樓記)
→終歲不聞「絲竹」聲。(琵琶行)
3.轉化-描述事物時,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一截然不同事物,加以形容描述
人性化:以物擬人
→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岳陽樓記)
物性化:以人擬物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栗」。(赤壁賦)
→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別)
形象化:以虛擬實
→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世說新語)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陳情表)
4.鑲嵌-在文句中刻意插入數目字、虛字、特定字、同義字或異義字,來拉長文句,舒緩語氣
鑲字-刻意以數字或虛字,故意插入有意義之字中間,以拉長文句:
→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大序)
嵌字-故意用特定之字嵌入語句中,謂之嵌字: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增字(同義複詞)-同義字的重複,以拉長音節,使語意更加完足: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教戰守策)
配字(偏義複詞)-詞句中用一平列之字以為陪襯,只取其聲而不取義: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出師表)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三國演義)
5.誇飾-超過客觀事實
空間誇飾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
時間誇飾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
6.映襯-把相反的觀念,對列起來,兩相比較此即所謂「對比」
同一種事物-反襯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
兩種以上事物-對襯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歐陽脩縱囚論)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7.雙關-一語同時關顧著雙重意義,包括字音的諧聲,字義的兼指,語意的暗示
字音雙關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晴」亦指「情」
詞義雙關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匹」指「布」,亦指「人」。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飲馬長城窟行)-「綿綿」指「草」,亦指「思」。
句義雙關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杜光庭虬髯客傳)
8.類疊-同一字詞、語句,接二連三地使用
疊字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類字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崔顥黃鶴樓)
疊句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
類句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烈烈,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詩經蓼莪)
9.錯綜-把形式整齊的辭格,故意抽換、交錯文句、伸縮變化,使其形式參差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
→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丘遲與陳伯之書)
→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曹丕典論論文)
10.設問-為引起讀者注意,行文時特意採用詢問的語氣
疑問-心中確有疑問,答案不知道:
→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身乎?亦別有疾而至斯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激問-心中已有定見,為激發本意而發問,答案在問題的反面:
→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歐陽脩縱囚論)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蓼莪)
提問-為提起下文而發問,答案在問題的後面: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琵琶行)
11.對偶-把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句法相稱、平仄相對的文句並列
句中對
→襟三江而帶五湖。(王勃滕王閣序)
單句對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雙句對
→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丘遲與陳伯之書)
長句對
→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談.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連橫臺灣通史序)
12.排比-同樣的句型類似的文意連續的出現
→其容闐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方孝孺指喻)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3.層遞-使把二個以上有大小、輕重、深淺等層次關係的語句,依序加以排列
漸進式(由小而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大學)
剝筍式(由大而小)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14.跳脫-由於心意的急轉,事況的急迫,使文意中斷或突接他事
→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15.摹寫-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如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加以形容描寫
→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蒲松齡口技)
→風飄飄,雨瀟瀟。(大德歌)
16.頂針-上句末尾的字詞,與下句開頭的字詞相同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
17.回文-上下兩句,詞彙大多相同,而詞序恰好相反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師說)
By Jack
at 2017-06-28T03:43
at 2017-06-28T03:43
Related Posts
請問如果我去年已跟銀行貸款30萬(目前貸款剩餘20萬),但是今年想在跟銀行貸款30萬,請問還有辦法貸款嗎?可能問
By Robert
at 2017-06-24T16:44
at 2017-06-24T16:44
我想問龍華科技大學的文創與多媒體科系好不好!?因為他創立滿新的不知道如何呢?...各位大大們給我個解答吧~~?
By Ophelia
at 2017-06-21T05:53
at 2017-06-21T05:53
亞洲大學的資訊傳播系?
By Eartha
at 2017-06-18T03:51
at 2017-06-18T03:51
二胎借貸全程免費諮詢板橋?
By Olivia
at 2017-06-16T21:32
at 2017-06-16T21:32
我女友生日快到了 跟她在一起三年多了 最近她說她想要學美甲 我在想要不要幫她找適合的美甲補習班 我們住在��
By Victoria
at 2017-06-16T10:55
at 2017-06-16T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