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RKET】惠普加康柏 還是輸戴爾? - 電子商務

By Tom
at 2001-10-13T16:23
at 2001-10-13T16:23
Table of Contents
惠普加康柏 還是輸戴爾?
文/徐仲秋
九一一之前,惠普科技和康柏電腦宣布合併,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
,當時分析師說,惠普加康柏,還抵不過一個戴爾;九一一之後,戴爾派專
機到台灣採購、世貿受災企業緊急向戴爾訂購電腦紓困,而戴爾允諾在二十
四小時內送達。台灣也有所謂的戴爾概念股,包括廣達、華碩、仁寶、鴻海
等,都是科技股中的科技股。不得不好奇︰戴爾電腦到底靠什麼贏的?
戴爾在此之前是全美、全球第一大個人電腦製造業者,但是在康柏、惠普合
力之後落至第二。科技產業研究公司 Forrester指出,有人或許會以為惠普
加上康柏,可以壓制戴爾電腦,但卻是大錯特錯︰「兩個效率較差的公司加
在一起,也抵不過一個戴爾。」華爾街的貝爾斯坦證券(Bear Stearns)分
析師也贊同,即便惠普和康柏合併之後可以節省可觀成本,但是,新惠普的
毛利率還是會受到擠壓,戴爾仍然可能繼續享有製造成本上的優勢。
‧ 讓同業失去生存價值
戴爾電腦在個人電腦的世界裡,就像是個魔鬼終結者之類的角色,許多個人
電腦業者發現,因為戴爾電腦存在,他們喪失了生存的價值,例如虹志電腦
(AST)。
當每個人都感受到景氣低迷時,戴爾硬是能適應得比別人好。在戴爾的公司
會計年度第二季(到八月三日為止),出貨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9%,但營
業額卻從去年同期的七十六億七千萬美元減到七十六億一千萬美元。
許多觀察家都指出,要了解戴爾的優勢,不能從戴爾是一家科技公司來理解
。這話聽起來很矛盾,難道一家企業銷售電腦系統年營業額達到三百二十億
美元、每天透過線上作成三千萬美元生意,在那斯達克證交所交易,還稱不
上科技公司?但是,要搞清楚,以德州首府奧斯汀(Austin)為總部的這家
直銷電腦公司並不是不搞創新,而是不以產品本身的創新為職志,這是基本
認知的問題。
‧ 徹底落實節約成本
根據美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科技商業研究(TBR) 分析師葛雷指出︰「戴爾
的創新在於它改良生產流程的能力。」戴爾對於節約成本的拿捏,可以落實
到只有十美分的事情上,還有怎樣減少螺絲的使用量這樣細微的事情。一言
以蔽之,戴爾電腦把整個個人產業變得不怎麼像矽谷,反倒是比較像底特律
(美國的汽車工業城)。
PC業界一致同意,戴爾電腦只是個做電腦的公司,他們的電腦品質很好,但
就是如此而已,不過就是非常正統的微軟作業系統,再加上英特爾微處理器
的個人電腦,不會有什麼驚喜。即便是在毛利率遠比PC高的筆記型電腦和伺
服器市場,戴爾電腦的產品一樣是規規矩矩,一貫的標準配備。
‧ 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
戴爾最顯著的優勢就是他們越過經銷商、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戴爾根本就
不必擔心產品在賣場滯銷,眼見零件成本直直落,也不干他們的事,因為他
們是採取先接單、後生產的流程,所以,能夠以最「新鮮」的原料組裝電腦
供應顧客。
《紅鯡》(Red Herring) 指出,戴爾電腦「恐怖」之處在於只要它把這樣
的製造專業應用到某個科技市場,就表示說這塊領域其他的玩家持續的獲利
宣告終止,只剩下戴爾能夠獲利。
戴爾的專業知識在於確認出即將邁入商品化的市場,然後趕在這個點達到之
前不久進入,以顯著加快的生產程序殺得對手措手不及。
戴爾電腦以十七年的時間由麥可.戴爾(Michael Dell)的大學宿舍發跡,
到今天占有13.5%的個人電腦市場,而且淨利率由一九八七年的 3.2%提升
到 7%(上一個會計年度)。令戴爾驕傲的是,康柏電腦(昔日的PC霸主)
的獲利率卻是一直萎縮,從當年的11.1%掉到了 1.4%,而且,十七年來,
市場占有率只再多拿下了整個市場大餅的 1.9%。
許多專家看好戴爾電腦在景氣不佳狀況下的表現,例如美國銀行旗下 Piper
Jaffray的名分析師庫瑪(Ashok Kumar)就表示,當消費者想要撿便宜的時
候,每一家業者都得想盡辦法削價競爭,這時候,就能看出戴爾電腦的優勢
。不過,他也強調,相反的情勢底下,戴爾電腦不見得能夠繼續創造奇蹟。
《紅鯡》剖析,戴爾進入每個市場的模式大致上是這樣的︰如果戴爾的競爭
對手靠著大量投資研發某項產品,終於創造了相當的市場規模,戴爾看到了
這個市場有他們的利基存在,於是進入。假設原先的市場玩家有60%的毛利
率,如果戴爾把毛利率拉到只剩30%,這些人就無利可圖。戴爾先是用這個
方法瞄準個人電腦市場。同樣的招數,戴爾也用在伺服器市場。現在,戴爾
的目光擺在儲存和網路設備,戴爾的營運長兼總裁羅林斯(Kevin Rollins)
向這個市場的同業們喊話說︰「你們最好趕快找到你們下一個容易賺錢的門
路,因為你們的聚寶盆已經快要消失了。」
--
台大數位產業研究社
NTU eBusiness Club
研究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生物科技
社版:Ptt(140.112.220.130)之e-Business板
http://club.ntu.edu.tw/~ebclub/
email:[email protected]
--
文/徐仲秋
九一一之前,惠普科技和康柏電腦宣布合併,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
,當時分析師說,惠普加康柏,還抵不過一個戴爾;九一一之後,戴爾派專
機到台灣採購、世貿受災企業緊急向戴爾訂購電腦紓困,而戴爾允諾在二十
四小時內送達。台灣也有所謂的戴爾概念股,包括廣達、華碩、仁寶、鴻海
等,都是科技股中的科技股。不得不好奇︰戴爾電腦到底靠什麼贏的?
戴爾在此之前是全美、全球第一大個人電腦製造業者,但是在康柏、惠普合
力之後落至第二。科技產業研究公司 Forrester指出,有人或許會以為惠普
加上康柏,可以壓制戴爾電腦,但卻是大錯特錯︰「兩個效率較差的公司加
在一起,也抵不過一個戴爾。」華爾街的貝爾斯坦證券(Bear Stearns)分
析師也贊同,即便惠普和康柏合併之後可以節省可觀成本,但是,新惠普的
毛利率還是會受到擠壓,戴爾仍然可能繼續享有製造成本上的優勢。
‧ 讓同業失去生存價值
戴爾電腦在個人電腦的世界裡,就像是個魔鬼終結者之類的角色,許多個人
電腦業者發現,因為戴爾電腦存在,他們喪失了生存的價值,例如虹志電腦
(AST)。
當每個人都感受到景氣低迷時,戴爾硬是能適應得比別人好。在戴爾的公司
會計年度第二季(到八月三日為止),出貨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9%,但營
業額卻從去年同期的七十六億七千萬美元減到七十六億一千萬美元。
許多觀察家都指出,要了解戴爾的優勢,不能從戴爾是一家科技公司來理解
。這話聽起來很矛盾,難道一家企業銷售電腦系統年營業額達到三百二十億
美元、每天透過線上作成三千萬美元生意,在那斯達克證交所交易,還稱不
上科技公司?但是,要搞清楚,以德州首府奧斯汀(Austin)為總部的這家
直銷電腦公司並不是不搞創新,而是不以產品本身的創新為職志,這是基本
認知的問題。
‧ 徹底落實節約成本
根據美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科技商業研究(TBR) 分析師葛雷指出︰「戴爾
的創新在於它改良生產流程的能力。」戴爾對於節約成本的拿捏,可以落實
到只有十美分的事情上,還有怎樣減少螺絲的使用量這樣細微的事情。一言
以蔽之,戴爾電腦把整個個人產業變得不怎麼像矽谷,反倒是比較像底特律
(美國的汽車工業城)。
PC業界一致同意,戴爾電腦只是個做電腦的公司,他們的電腦品質很好,但
就是如此而已,不過就是非常正統的微軟作業系統,再加上英特爾微處理器
的個人電腦,不會有什麼驚喜。即便是在毛利率遠比PC高的筆記型電腦和伺
服器市場,戴爾電腦的產品一樣是規規矩矩,一貫的標準配備。
‧ 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
戴爾最顯著的優勢就是他們越過經銷商、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戴爾根本就
不必擔心產品在賣場滯銷,眼見零件成本直直落,也不干他們的事,因為他
們是採取先接單、後生產的流程,所以,能夠以最「新鮮」的原料組裝電腦
供應顧客。
《紅鯡》(Red Herring) 指出,戴爾電腦「恐怖」之處在於只要它把這樣
的製造專業應用到某個科技市場,就表示說這塊領域其他的玩家持續的獲利
宣告終止,只剩下戴爾能夠獲利。
戴爾的專業知識在於確認出即將邁入商品化的市場,然後趕在這個點達到之
前不久進入,以顯著加快的生產程序殺得對手措手不及。
戴爾電腦以十七年的時間由麥可.戴爾(Michael Dell)的大學宿舍發跡,
到今天占有13.5%的個人電腦市場,而且淨利率由一九八七年的 3.2%提升
到 7%(上一個會計年度)。令戴爾驕傲的是,康柏電腦(昔日的PC霸主)
的獲利率卻是一直萎縮,從當年的11.1%掉到了 1.4%,而且,十七年來,
市場占有率只再多拿下了整個市場大餅的 1.9%。
許多專家看好戴爾電腦在景氣不佳狀況下的表現,例如美國銀行旗下 Piper
Jaffray的名分析師庫瑪(Ashok Kumar)就表示,當消費者想要撿便宜的時
候,每一家業者都得想盡辦法削價競爭,這時候,就能看出戴爾電腦的優勢
。不過,他也強調,相反的情勢底下,戴爾電腦不見得能夠繼續創造奇蹟。
《紅鯡》剖析,戴爾進入每個市場的模式大致上是這樣的︰如果戴爾的競爭
對手靠著大量投資研發某項產品,終於創造了相當的市場規模,戴爾看到了
這個市場有他們的利基存在,於是進入。假設原先的市場玩家有60%的毛利
率,如果戴爾把毛利率拉到只剩30%,這些人就無利可圖。戴爾先是用這個
方法瞄準個人電腦市場。同樣的招數,戴爾也用在伺服器市場。現在,戴爾
的目光擺在儲存和網路設備,戴爾的營運長兼總裁羅林斯(Kevin Rollins)
向這個市場的同業們喊話說︰「你們最好趕快找到你們下一個容易賺錢的門
路,因為你們的聚寶盆已經快要消失了。」
--
台大數位產業研究社
NTU eBusiness Club
研究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生物科技
社版:Ptt(140.112.220.130)之e-Business板
http://club.ntu.edu.tw/~ebclub/
email:[email protected]
--
Tags:
電子商務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上課講義下載~~~

By David
at 2001-10-12T22:24
at 2001-10-12T22:24
終於好了

By Zenobia
at 2001-10-12T21:50
at 2001-10-12T21:50
【e-MARKET】替企業保張永續經營保單

By Elvira
at 2001-10-08T21:28
at 2001-10-08T21:28
Re: sorry

By Andrew
at 2001-10-07T22:42
at 2001-10-07T22:42
sorry

By James
at 2001-10-07T20:14
at 2001-10-07T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