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小國如何脫離國協? - 事業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9-12-12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原為蘇聯15國中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是如何在蘇聯解體後脫離國協的?
內容請盡量詳細一點,但別太過複雜,謝啦~
Tags: 事業

All Comments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09-12-13T04:53
一、波羅的海三小國
波羅的海三小國由北而南為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立陶宛(Lithuania),這三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蘇聯併吞,直至1991年才相繼脫離蘇聯獨立。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三國從未加入獨立國協;2004年三國參與歐盟、北約,2007年成為申根公約國,幾百年來三國都飽受俄羅斯的威脅。
二、俄羅斯陰影下的國家安全
(一)歷史迫害:波羅的海三國與俄國的恩怨糾葛,根源於1939年8月23日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二次大戰後,波羅的海三小國遭蘇聯占領,由於愛沙尼亞等國於二次大戰期間與德國合作,受到強烈報復與攻擊,人民遭流放及大規模屠殺,1940~1957年間,有30萬立陶宛人死亡,三國的抗蘇人士被遣送到西伯利亞。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與立陶宛要求俄羅斯承認蘇聯1940年非法占領,並要求俄羅斯為此道歉並提出賠償。而俄羅斯認為前蘇聯政府軍隊是應當時波羅的海三小國政府請求,進入與德國法西斯軍隊做鬥爭而非占領。俄國前總統蒲亭表示,蘇聯政府1989年曾公布一項決議,譴責蘇聯與德國在1939年的簽約是史達林個人決定,違背蘇聯人民的利益。蒲亭認為,這表明前蘇聯政府已經為占領波羅的海三國道歉。儘管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間關係密切,但迫害史實使得三國至今仍與俄羅斯關係相當緊張。
(二)爭取獨立
1.波羅的海之路:1989年8月23日,蘇德兩國祕密條約簽訂50週年之際,波羅的海三國舉行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200萬波羅的海三國人民手牽手,從維爾紐斯到里加、塔林,形成跨越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長達600公里的人鏈,被稱為「波羅的海之路」,參加人數達三國人口的4成。
2.歌唱革命:波海三國於爭取獨立過程中,採用不合作與非暴力的示威,如獻花、合唱等,因此被喻為「歌唱革命」。蘇軍在打壓獨立運動時,反而被這種非暴力所感動,1991年8月蘇共保守派政變,拒絕向反抗政變市民開槍的蘇軍,正是同一批軍隊,導致保守派政變失敗,波海三國終獲獨立。
3.公民權政策:愛、拉兩國都實施議會內閣制,獨立初期採用「民族主義」的公民政策,先提出「歷史公民」認定,1940年以後移居的俄羅斯人排拒在外,後雖放寬歸化規定,但要求須學會愛沙尼亞語、拉脫維亞語,才能取得公民權與擔任公職,愛沙尼亞並在2007年全面實施愛沙尼亞語的教育,種種「去俄羅斯化」的舉動,引發俄國的疑慮與不安。
三、集體安全體系與群眾性防衛
(一)軍事一體化:1991年蘇聯瓦解後開始撤軍,但至1994年8月31日,俄羅斯才完全撤出在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境內的10萬大軍。波海三國的假想敵一直為俄羅斯,建軍與防衛也以抗俄為目標,波羅的海三小國於1990年共同成立波羅的海理事會;三國採取聯合建軍原則,以加強三邊軍事合作,實現小國軍事一體化。
(二)共組維和部隊:三國共同組成波羅的海維和部隊,以維護該地區的軍事安全。亦在美國、瑞典和丹麥等國協助下建立國防制度和軍隊。建軍的原則是實現武裝力量現代化,達到北約的水平,但不裝備重武器,若俄再次入侵三國,將採取游擊戰和地下鬥爭方式抵抗。
(三)聯合軍事演習:1994年2月20日,三國在愛沙尼亞舉行一次聯合軍事演習,這是三國防範俄軍威脅,武裝部隊一體化邁出的第一步。目的是保衛愛沙尼亞港口,在愛沙尼亞海岸基地和港口遭到敵人或恐怖份子襲擊時,三國能及時採取聯合軍事行動。
(四)群眾防衛:波海三小國自知軍事武力不足以抵抗大國,以群眾性公民防衛結合軍力、民力,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保衛國家,群眾性防衛有其自成一套的武力體系、使用方法與策略。
四、波海三國戰略政策的影響及評估
(一)同舟共濟,共禦強權:波羅的海三國是原蘇聯最小的加盟共和國,研究三國獨立後能否生存和發展,以及如何生存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波羅的海國家區域聯防,可說是小國防衛的借鏡,因為單一小國無法與軍事大國相比,惟有合作才有機會。波羅的海三小國在經濟上參與歐盟、在政治上加入北約,無非借由區域合作與結盟,保衛國家安全,這是外交戰略的運用,因為三國都不足以對抗俄羅斯。
(二)強化人民國家認同感:三國在加強人民對國家的尊榮感相當值得學習,因站在被強迫的弱勢國立場上,人民的抵抗意志遠勝於軍事科技的優勢,群眾性防衛的具體做法是強化國家認同。 戰爭的破壞性確實導致軍事力量的遞減使用,因此如何讓潛在敵人不敢輕啟戰事,是小國防衛的最高指導原則。
波羅的海三小國和俄國接壤,能夠抗拒威脅,就在於團結。兵力有限,民力無窮,三小國的抵抗意志值得學習!過去被蘇聯併吞的慘痛歷史,造就三國人民的愛國心,對國家的認同與同舟共濟精神,是波海三國的最佳防衛武器,足以抵抗任何強權。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09-12-15T10:45

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從東歐獨立出來的國家。

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都很強。早在蘇聯時期,他們就毫不隱諱地宣稱:“我們是民族主義者。”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後,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有增無減。只要談起當地人民的斗爭歷史和古代建筑,他們都會自豪地說:“我們的國家雖小,但是我們有許多可以引以為驕傲的地方。”
勃發的愛國主義情緒,是波羅的海三國人民的共同特點。
 共同的利益把波羅的海三國人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總是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據報道,1989年8月,為了反對“納粹德國—蘇聯秘密協定”,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有五分之二的居民(200多萬人)手拉著手組成人鏈,形成了一條為獨立而斗爭的“波羅的海之路”。正是沿著這條道路,三國人民最後取得了獨立。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俄帝國的垮臺,波羅的海三國得到追求多時的自由。然而好景不常,世局的詭譎和強權的野心,再度奪走波羅的海人民的自由。在半個多世紀蘇聯的高壓統治下,波羅的海人民前仆後繼,爭取自由,終於在1990年代初期重建獨立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共和國家。 
 
 

以上就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如何脫離國協的過程
 

如果想知道更多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歷史,這個網站很清楚: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2/m980916...
很清楚也很淺顯易懂

海洋大學vs台科大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09-12-12T00:00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這兩所學校的評價以及這兩所學校的科系有哪些出路比較好還想請問要幾級分 ...

禁忌之愛(請幫我分析她)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09-12-12T00:00
解釋標題禁忌之愛因為我表妹她所作出的舉動讓我摸不清她到底在想什麼我一直把她當成妹妹在保護我也以為她只 ...

如何在機場告白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09-12-12T00:00
因為女友最近要回國了所以想要在接機時給她一個驚喜或是重新跟她告白因為之前沒有很正式或隆重的跟她告白所 ...

轟動全世界的事~~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9-12-12T00:00
如題有沒有甚麼事項911一樣轟動全世界的事情台灣的也可以要清楚介紹謝謝~~...Showmore

蘋果日報採訪的版費?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09-12-11T00:00
大家好小弟上星期在高雄開家麵館今日接到蘋果日報記者來電要採訪經過詢問記者說:有記者來吃過或是客人向記�� ...